首頁
1
最新消息
2
保險快報
3
小心金融歧視/保險基因檢測 未審先判4
https://www.twwanbao.com/ 萬寶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
Missing parameters [image]

相關連結:https://money.udn.com/money/story/5613/9007047

經濟日報 記者邱金蘭/台北報導

基因檢測已廣泛用於新生兒篩檢、遺傳性癌症風險評估等,但不少人擔心如果做了基因檢測,並告知保險公司,會有拒保或提高保費風險,如果不說,又怕日後理賠有爭議。不少人有基因檢測恐懼,實際上也反映了台灣這些年潛藏的「基因歧視」。

新光人壽副總廖晨旭表示,通常基因檢測資訊有兩種,一種是「診斷性基因資訊」(Diagnostic Genetic Information),例如民眾被診斷出有遺傳疾病,為了得到更好治療去做基因檢測,「如果已罹病,投保時必須告知,較不易有爭議」。

另一種是「預測性基因資訊」(Predictive Genetic Information),民眾通常會收到基因檢測結果帶有特定基因,罹患相關疾病風險較高,但這不等於一定會罹病;基因是與生俱來,若因此遭拒保或提高保費,形同對基因的歧視,目前這類型爭議最大。

廖晨旭說,預測性基因檢測,不是目前的法定告知事項,保戶投保時,沒有說,也不會有告知義務問題。尤其台灣壽險市場高度競爭,不會有業者敢強制要求投保時要檢附基因檢測資訊。

不過,投保後,保險公司若得知保戶二年內基於健檢異常而做了基因檢測,事後理賠時是否有爭議,就無人敢保證了。畢竟目前國內對基因檢測並無規範,只有在2012年金管會曾發函,要求保險公司商品設計時,契約條款應明定新生兒篩檢的相關疾病排除等待期間規範;以及對於新生兒篩檢結果「陽性」者,應視個別被保險人複檢情況及醫學專業考量,採延期承保或為其他適當方式處理,不宜逕行拒保,避免影響新生兒投保權益。

但對於一般的基因檢測,則沒有規定;從金融評議中心評議案件來看,金管會有規定的新生兒篩檢,都還是有不少理賠爭議了,更何況並沒有規範的基因檢測。

至於,民眾投保時若主動告知預測性基因資訊,保險公司會不會拒保?日後理賠會不會有爭議?金管會並未正面作答,僅強調,預測性基因資訊,並非法定告知事項。而對保險公司來說,最怕的是民眾做了基因檢測,發現罹患某種疾病風險偏高,趕快去投保,也不告訴保險公司,這種「逆選擇」,會讓保險公司的經營風險升高。逆選擇是指在資訊不對稱下,風險或品質較差的一方較有動機參與交易,導致優質者退出、劣質者留在市場,降低市場效率。

廖晨旭說,法國、德國、加拿大、英國等已開發國家,均禁止保險業要求提供或使用基因檢測資料進行核保;美國《基因資訊不歧視法》也禁止健康保險業者使用基因資訊,但尚不適用於壽險。原因包括,基因資訊屬高敏感個資,容易成為歧視來源;使用基因資料恐導致「預測性歧視」,造成「基因恐懼」情緒等。

中正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洪令家表示,金融評議中心的案件都只是冰山一角,如果主管機關能有明確規範,應有定紛止爭作用,業者也能有所遵循。

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