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連結:https://www.ctee.com.tw/news/20250904701863-431401
總統府今日召開「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第5次委員會議」,委員會執行秘書、衛福部長石崇良報告時指出,醫療照護由住院轉向門診、在宅、居家,傳統商業保險理賠卻仍以「住院」為申請依據,目前正與金管會持續研商,評估開發新保險產品、優化保單設計等方式可行性。
健康台灣第4次委員會議列管事項,其中一項為「改善商業保險影響醫療資源使用現象」。以癌症病人為例,已可在門診進行化學、放射或免疫治療,但許多商業保險,仍以「住院治療」作為給付條件,因此改變醫療行為,造成醫療浪費。請政委陳時中邀請金管會等單位,與衛福部討論如何改善。
委員會執行秘書、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,隨著醫療科技進步,醫療照護已逐漸由住院轉至門診,健保給付遠距醫療、在宅急症照護及居家醫療等,也鼓勵住院手術案件改於門診執行方案。今年8月起門診靜脈抗生素注射(OPAT)納入給付,讓患者能就近在診所注射,有助緩解待床壓力。
健保署擴大在宅急症照護,擬將化療、慢性肺病等納入,推動早期出院模式。癌症希望基金會呼籲,導入在宅照護是好事,但也要留意商保問題,呼籲金管會發函商保公司,當患者從醫療院所轉換到在宅,也能申請理賠。
石崇良說,傳統商保理賠仍以「住院」為申請依據,可能因此導致民眾選擇治療方式,衛福部2023年起與金管會開會,建議商保不再以住院為保單理賠依據,並提供相關統計資料,評估於保單附加條款等方式調整的可行性、優化未來保單設計。
今年6月20日衛福部、金管會召開「志工意外團體保險、健保協同商保、醫療責任險」協調會,針對新醫療保險產品,如在宅急症照護、遠距、居家醫療,要求衛福部持續提供相關經驗發生率、醫療利用及自費金額等資料,供壽險公會評估開發新保險產品的可行性。
石崇良表示,目前既有保單給付條款仍規定需住院或手術,會議中籲請金管會思考,運用有效的監理手段或機制,與衛福部研商各類醫療保單內容、投保規模及給付樣態等,檢討既有保單結構及條款設計,並確實督導保險業者配合,會持續研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