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親節幫家人「付清」的爸爸們,也別忘了多愛自己!許多職場爸爸常將保障重點放在家人身上,忘了「先保大、再保小」。究竟,在不同的人生階段,爸爸們要如何為自己做好保險規劃?
許多職場爸爸「一人顧全家」,負擔並不輕,根據求職網yes123在去年8月的調查,有41.7%的職場爸爸表示,目前並非「雙薪家庭」,而是獨自一人負擔家計,也就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。
這樣的狀況,也讓生活疲憊程度倍增,因此若想要照顧家庭,第一個重點就是把自己照顧好。
不過,爸爸們不同的人生階段,對於保障規劃的需求也不一樣,如果概括分類不同的階段,可分為25至34歲的菜鳥爸爸、35至49歲的三明治爸爸,以及50至70歲的熟齡爸爸,身處不同階段,在購買保單的行為也會不一樣。
以全球人壽大數據團隊公布的統計指出,25歲至34歲的新手爸爸,以及35至49歲的三明治族爸爸來說,最愛投保的前三大主約分別為重大傷病定期險、終身醫療險及終身壽險。
最愛投保的前三大附約,則是實支實付型醫療險、一年期重大傷病險及傷害險;至於50至70歲的熟齡爸爸們,除了終身醫療險及傷害險之外,最愛投保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壽險,主要可作為資產傳承或退休人生規劃等。
新手爸爸先買自己的壽險,意外險、實支實付最重要
磊山保經天同營運處業務總監陳瑋諺指出,父親角色歷經的三個人生階段,會因收入、風險承受程度,而呈現不同的保障規劃樣態。
以25至34歲的新手爸爸們來說,由於剛成家生子,收入又處於成長期,因此責任可說是無限大。
在收入有限的情況下,較好的規劃方式是以定期壽險的特性,幫自己以最少保費、最大保障的方式,保障孩子在成長期間,大人可能遇到意外傷病所導致經濟風險。
舉例來說,曾有人推估在台灣生養孩子,從出生到出社會,大約需要500萬,因此,在規劃上就可用保額500萬元、20至25年的的定期壽險做為規劃方向,年保費大約8000元至1.5萬元間,也不會造成過大的負擔。
陳瑋諺也提到,並不建議在這個階段以終身壽險的方式規劃,則是因為保費較貴,初估同樣是500萬元的保額,終身壽險一年大約需要16萬至20萬元,對於一般受薪家庭的父親來說,將是不小的負擔,甚至排擠到其他的家庭支出項目。
另外,除了定期壽險外,包括意外險、雙實支實付醫療險、住院日額等項目,則是構建人生保障網時的必備項目。
賴永祥攝為未來打算!補強醫療保障外,長年期美元保單可考慮
對於在職場上已累積一點資歷的三明治族爸爸,陳瑋諺則提到,由於可能上有屆齡退休或已經退休的父母要奉養,下又有成長期的孩子,因此除了補強原先因預算問題,導致醫療保障的規劃不足之處外,更重要的是,應開始為自己二、三十年後的退休生活做打算。
由於現在身為三明治族的爸爸們,未來也可能面臨政府給予的年金給付變少等問題,因此在這個階段,除了生活的必要支出、醫療壽險保障外,也最好每月再提撥一定金額購買像20年期美元利變壽險等期繳保單,用做退休規劃之用。
陳瑋諺說,以長年期的美元保單來說,透過將年期拉長,可達成累積資產的效果,同時也降低經濟負擔,漸進式地為未來做好準備。
熟齡族首重資產傳承,「先保大、再保小」為何重要?
至於50歲以上的熟齡爸爸而言,陳瑋諺說,由於孩子可能剛出社會,對於父母依賴性降低,而爸爸則面臨退休或屆齡退休等人生狀態的轉換,因此在保險上的重點則是「資產傳承」。
由於家庭型態改變,現在多數家庭可能僅有1至2個孩子,再加上低薪、高房價等問題,「養兒防老」恐怕變得較難實現。
陳瑋諺說,多數父母的想法,還是會希望幫助小孩,將資產傳承至下一代,而保險加上每年贈與稅免稅額244萬等規劃,就有助於以較低成本,將資產贈與下一代,也成為熟齡爸爸們在規劃時的重點項目之一。
「爸爸別忽略自己的保險規劃!」陳瑋諺提醒,對於身為家中重要經濟來源的父親,在實務上最常碰到的情況就是,許多父親在孩子出生後,下定決心要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孩子,甚至為孩子規劃許多壽險、醫療險保障,但卻因此排擠或忽略了自己的保險規劃。
一旦不幸發生意外、生病時,收入中斷再加上有醫療支出時,將會應變不及,拖垮整個家庭經濟,這也是為什麼「先保大、再保小」會被列為保險天條之一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