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关连结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39/8902376
经济日报与台湾人寿共同合作,发表「2025国民身心健康暨金融防诈保险需求」调查发现,针对退休后应该准备多少医疗费用才够?有近三成的受访者认为需要200万至400万元,比率最高,其次是800万元以上占25.8%,400万至600万则占22.6%。
调查也发现民众对寿命的期待,并不是人人都希望愈长寿愈好,有高达44.5%民众,希望寿命在76岁至85岁,希望活到91岁以上的民众只占15.3%,甚至有15.9%民众希望活到71岁至75岁。
值得注意的是,2023年国人的平均寿命为80.23岁,其中男性76.94岁、女性83.74岁,平均寿命呈现自北而南递减的情形,以台北市83.32岁最高。比对调查结果,可以看出国人对寿命的预期,与平均寿命相当。卫福部官员表示,针对老年生活的照顾,卫福部已在今年6月19日公布「长期照顾服务申请及给付办法」修正案,主要是配合预计於2026年施行的「长照十年计画3.0」政策,这次的修法除了扩大服务对象、优化服务内容,提升长照服务可近性与品质。
高龄化社会,健保、长照甚至整个健康台湾政策承担更重责任,民众也关心保费是否很快要调涨。卫福部长邱泰源近日在网路节目上承诺,健保费这一至二年不会调整。
高雄荣总高龄医学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,国民平均余命超过80岁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,但是民众更期待的应该是在平均余命之内能够达成「健康的自我照顾生活」。
周明岳表示,为了因应超高龄社会到来,现在健保已经针对提升平均余命,推动「健康台湾」的愿景规划,提出包含「提升早期癌症筛检」、「聚焦基因检测与精准医疗」及「建立百亿癌症新药基金」等政策,而国健署近年亦积极推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「健康老化」,包括社区预防及延缓失能方案,期盼能更加落实。
至於退休后的医疗准备多少才足够?周明岳指出,在现在的健保制度之下,覆盖率很高,国人压力并不大,再加上商业保险的保障,200万至400万元应是足够的,他也提醒民众应重视长照养老方面的准备,在失能之前维持与退休前相当品质的生活,在失能之后有足够的金钱能够维持生活照护及负担医疗费用,因为在现今社会,养老这件事已经比医疗更重要。
台湾人寿副总经理赖玉菁表示,实际上,医疗费用的准备金额并没有「标准答案」,需视个人健康状况、家庭支持系统、保险保障内容及医疗习惯而定,建议可以回到个别需求来评估。
民众若期待有较舒适的医疗品质,建议住院日额保障至少3,000元,实支实付型额度则不低於15万元;若希望避免突然的疾病影响家庭经济,则建议癌症及重大疾病险的一次性给付额度不低於100万元。
长照部分,依卫福部估算,平均照护时间约7.3年,在扣除长照2.0的资源后,估计每月至少还需负担1万至1.5万元才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