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保險快報
3
時隔13年,富邦人壽再度銷售「分紅保單」掀話題!能買嗎?下手前你要搞懂的3個重點4
https://www.twwanbao.com/ 萬寶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
Missing parameters [image]

相關連結: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6%99%82%E9%9A%9413%E5%B9%B4-%E5% ...

420c831d6fdcde4a42ae3d19d232f9a2富邦人壽宣布再度銷售分紅保單,在壽險業引發討論。

不過,以分紅保單的設計而言,購買這種保單的保戶,還是有分不到紅的可能性。

今年來,壽險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,莫過於時隔13年後,壽險龍頭金控之一的富邦人壽宣布再度銷售分紅保單。

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日前在法說會中表示,公司目標是分紅保單在今年底前占整體FYP(初年度保費 ,保戶投保後第一年所繳交的保費)達1成。以富邦人壽去年FYP推估,代表今年至少得賣出上百億元的分紅保單,方能達標。

近十多年來,國內一直只有保誠人壽在販售分紅保單,且貢獻了保誠逾8成FYP,是該公司長年的業務重心。

為何富邦如今也加入戰局?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解釋,分紅保單不是固定支付多少利率給保戶,而是由保險公司自行投資、管理,再與客戶分享公司最終的投資管理成果,更有助公司接軌IFRS十七號公報(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十七號「保險合約」)、ICS(國際保險資本標準)二.○等新制。

分紅保單多為終身壽險,可將其本質視為「壽險加上分紅」,其運作模式是保險業者的投資團隊為保單所成立的獨立帳戶操盤,由保戶與業者共享紅利,但也必須一同承擔風險。

可分配盈餘至少7成給保戶

分紅保單分為「強制分紅」與「自由分紅」兩種,前者按主管機關規定,分紅須分給保戶一定比率,此類保單現已停賣;後者則是保險公司自行決定分紅比率與相關規則,保誠、富邦人壽銷售的皆為自由分紅保單。

按規定,自由分紅保單至少要拿出可分配盈餘的7成給保戶;而分紅保單又分「低分紅」、「中分紅」、「高分紅」三種情境,代表投資報酬率的高低,一般會以達成中分紅為目標,業務員向客戶推銷時,也普遍用中分紅來計算紅利。

富邦人壽基於公司財務接軌國際新制的考量,決定重回分紅保單懷抱。業界觀察,還有一項原因是,金管會因業者曾不當調高宣告利率等原因,對類定存商品的利變型保單(俗稱儲蓄險)祭出愈來愈多管制措施,壽險業者無法大力衝刺相關業務,只好將發展重心轉移至其他商品。對像富邦這樣資源豐沛、有4萬多名業務大軍的大型人壽而言,逐步轉向分紅保單後,欲拚出一番成績,確實比其他業者容易。

不過,別以為只要買這種保單,分紅就保證入袋,只要了解分紅保單的發展沿革及產品設計,即可知道原因。

其實過去國內原有多家壽險業者賣分紅保單,但2000年後,在全球網路泡沫化、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衝擊下,美國為了拯救急速惡化的經濟環境,大動作將利率從最高一度超過六%降至一%的低點,台灣不得不跟進,也因利率走低速度超乎預期,許多已賣了好一段時間的分紅保單,實際分紅遠不如當初宣稱的數字,甚至根本配不出來,引發爭議不斷,於是自2004年起,國內的強制分紅保單便全面停售。

接著,美國聯準會在2004至2006年期間又持續升息至5%以上,全球回到正常的利率環境,不料2008年又爆發金融海嘯,美國再度下猛藥,降息至趨近於零的利率區間。在這種極端環境下,連自由分紅保單也達不到原本承諾給保戶的分紅。

「那時候很多保險公司每天都在處理一大堆客訴,處理到怕死了。」某位壽險總經理回憶,當時業者紛紛對分紅保單卻步,最後只剩保誠人壽持續銷售。

金管會訂新規防不當銷售

風水輪流轉。現階段,類定存的儲蓄險不受青睞,富邦積極搶進分紅保單,分紅保單看起來大有再起之勢的同時,金管會也宣布針對分紅保單訂定三大新規範,包括日後商品送審時要明確解釋分紅運作方式、在保單條款中須說明分紅的計算公式、防範各通路以保證分紅或高分紅做不當銷售。

為何金管會及早針對分紅保單祭出管制措施?因為有意購買分紅型保單的人,容易陷入三大迷思。

迷思一:分紅保單,一定保證分紅。事實上,細看市面上的分紅保單文宣傳單或條款,都有載明「不保證分紅」,正因為分紅保單的紅利來源深受保險公司投資團隊的投報率所影響,一般稱之為「利差益」;此外,其分紅來源還包括「死差益」、「費差益」。死差益是保戶的實際死亡率若小於預定死亡率,死亡理賠成本低於預期所產生的收益;費差益則是業者實際營運支出低於預定支出所產生的收益。

至於一般利變型保單的報酬計算方式就相對單純,基本上就是「預定利率」加「宣告利率」,預定利率是保險業者明文須付給保戶的最低利息,宣告利率則得看業者的實際投報率。由於金管會要求利變型保單的宣告利率不得低於預定利率,故在正常情況下,保戶至少能分到預定利率的利息,基本上,可確保保單有最低收益。

儘管分紅保單宣稱「預定利率」加「分紅利率」即為保單的收益率,但也只是話術,預定利率得扣掉保單的成本,最後可分到的紅利也受諸多變數影響,不只取決於保險公司的投資績效,其公司本身的經營績效也是關鍵所在,即使市況佳,但公司經營不善的話,保戶分到的仍可能不如預期,甚至分不到紅。

迷思二:購買分紅保單第一年就能分紅。專家提醒,分紅保單必須等保單屆滿周年,才能確知報酬率多寡,也因此,分紅真正入帳的時間也得留意。

友邦人壽總經理侯文成指出,以躉繳方式所購買的分紅保單,通常投保滿周年即可分紅,但期繳型的則因第一年保單價值準備金較低,故保戶第一年往往還分不到紅,投保前宜先確認究竟哪一年開始分紅。

迷思三:挑選分紅保單時,分紅數字愈高愈好。殊不知,即使在市面上所有分紅保單都有達到中分紅的前提下,也不是中分紅數字較高的就分得較多。

保誠人壽總精算師暨財務總監陳右越提醒,投保前,應當注意保單條款上所約定的分配比率。舉例來說,假設A、B兩張分紅保單的中分紅分別為4%、3.5%,乍看是A保單分得較高,但A保單承諾分給保戶7成,B則分8成5,若兩者都達到中分紅,A、B保單的保戶分別拿到2.8%、2.975%的分紅,反而是B保單保戶拿到的較多。

還要注意的是,分紅保單如同一般終身壽險,一旦中途解約,扣掉解約費用後,可能連本金都拿不回來。再者,與提供同樣壽險保障的終身險相比,分紅保單的保費相對高。

例如,一位40歲男性購買保額250萬元、提供最基礎保障內容(身故理賠、完全失能保證金、祝壽保證金)的6年期終身險,一年需繳約26萬元保費,但在一樣條件下,投保另一張在國內頗受歡迎的6年期分紅保單,雖然自第8年起有機會領取近90萬元的長青紅利,但年繳保費達50萬元。

入手前應檢視分紅紀錄

侯文成建議,若只需要基礎壽險保障、財務方面不仰賴分紅的人,其實優先選擇非分紅保單即可。

確定要購買分紅保單的人,正式入手前,至少要先了解該保險公司的長期經營績效、過去分紅保單的分紅紀錄及IRR(內部投資報酬率),這些紀錄都是可公開查詢的資訊。以國內銷售分紅保單歷史最久的保誠人壽為例,2012年迄今,新台幣保單的分紅在2.75%以上,美元保單則在3.75%以上,可作為參考基準。

最後,不論是買分紅或不分紅保單,事前都必須確認自身需求究竟是身故保障、退休金流或其他財務規畫考量(例如避稅、資產傳承),或先審視自己的保障缺口。陳右越舉例指出,倘若有意提前規畫退休生活且尚未投保癌症險,就可將有提供特定癌症理賠的分紅保單納入考慮。

總之,別聽到「分紅」兩字或看似漂亮的分紅數字就貿然投入,先破除三個迷思,才能發揮購買保單的最大效益。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