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連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39/5614658?from=udn-catelistnew ...
6月畢業季剛過沒有多久,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也連帶衝擊就業市場雪上加霜;根據求職網站調查發現,今(110)年有多達8成的畢業生願意「調降」期望待遇,只為求得一份工作。雖說找到工作、順利就職很重要,但是也不要忽略了個人人身風險,據調查顯示,26歲以下的「Z世代」只有1成左右每月支出配比上有考量到要投入保險保障。
26歲以下「Z世代」僅1成每月支出會買保險
所謂的「Z世代」是指在1995至2010年誕生,約11至26歲的新興世代,目前全台灣約有375萬人、佔總人口數的16%。
日前一項「Z世代全方位意向調查」發現,相較於「X世代」(約42至61歲)和「Y世代」(約26至41歲),「Z世代」每月投入在保險保障項目的比例,其間差距不可謂不大,只有1成左右的「Z世代」每月支出配比上有考量到要個人保險保障。
對此,小花平台保險顧問指出,在今天行動網路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化下,「Z世代」可說是小時候就受益於網際網路的普及的一代,不如善用網路投保便利、快速、即時等特性,最好能盡早規劃充足的保障,優先選擇低保費、高保障的壽險商品,為自身保障打下穩固基石,千萬別自以為還年輕就有恃無恐,因為意外總是說來就來,任誰也無法預期哪一種風險明天就可能會發生。
小花平台保險顧問進一步分析,每個人不同人生階段所需要的保險保障不盡相同,呼籲民眾定期檢視自己的保單、做個保單健診,以適時補足自身保險保障缺口。對於初入職場的社會新鮮人來說,建議先以壽險建構基礎保障防護網後,再擴大加強個人醫療與傷害保障,且隨著未來可能面對的家庭責任,依照實際情況適度調整保單內容。
尤其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,求職難度提高,加上由來已久的低薪現況,絕大多數社會新鮮人投入保單規劃的預算確實很有限,在進行保險規劃時,最重要的前提是「把錢花在刀口上」,建議可以壽險、意外險和意外醫療險、實支實付型醫療險、癌症險等4重點著手規劃。
重點1、壽險
社會新鮮人囿於預算考量,投保壽險時,掌握「先定期、後終身」原則,優先選擇定期壽險,除了減輕家人處理自己身後事的壓力與負擔外,還有多餘的金錢照顧家人。在保額規劃上,可以採行「雙十原則」,也就是保額總和是年收入的10倍,每年用年收入的1/10作保險規劃。
重點2、意外險和意外醫療險
社會新鮮人在外奔波機會多,發生事故意外風險機率也較高,因此必備意外險和意外醫療險,除了意外險有「低保費、高保障」特性外,意外醫療保險中有日額型醫療險和實支實付型醫療險,可以有效填補意外受傷後的醫療費用,是年輕族群投保時可以優先選擇的保險。
重點3、實支實付型醫療險
隨著醫療技術進步,今天需要自費的醫材或是手術費用也愈來愈多,透過實支實付型醫療險,可以補足高額自費醫療項目部分的支出,有效轉嫁醫療時所需的醫療費用。另一方面,也要額外再規劃雜費限額的保障,唯有提早做好準備,才能確保萬無一失。
重點4、癌症險
癌症已連續38年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冠,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,近來國內20至39歲年輕人新增罹癌人數大幅成長,癌症已然不再是中老年人專利,也不要再說年輕就是本錢了!面對癌症,除了備妥一次性給付的重大傷病險外,也要同步規劃提供多次給付的癌症險,愈早投保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