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
1
最新消息
2
保險快報
3
彭金隆/保險,你可以再主動一些4
https://www.twwanbao.com/ 萬寶保險經紀人股份有限公司

相關連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121739/5648524

一般人印象中買保險以後就跟保險公司沒有太大關聯,好像他們除了收保費承諾保障外,很難說出還能提供什麼具體服務,保險總是讓人感覺有點「被動」。保險應該是這樣嗎?去年一年壽險保費收入就超過三兆,遠高於政府年度總預算,而且去年產壽險公司給付也超過一點九兆,保險掌握這麼多的社會資源影響這麼多人,難道只能被動的等待事故再事後補償而已嗎?保戶與社會的期待,應該不只於此。

保險的價值除了熟悉的填補風險損失外,還可以降低憂慮恐懼與累積社會資金,更可以進行損失控制與預防;前三項功能國內的保險業者已經有所發揮,但損失預防控制似乎就有待加強了。雖然產險業相對較為積極,許多公司也成立專責損害防阻部門,主動提供投保客戶降低風險的服務,但壽險公司仍非常少見。面對未來的環境與社會變化,保險扮演的角色,除傳統上提供事後補償外,應該更主動在事故發生前協助客戶降低風險,讓保險除了是重要的風險融資(risk financing)工具外,也能兼具積極的風險控制(risk control)功能。

許多有遠見的壽險公司已經開始關注這個領域,積極將促進客戶健康納入業務發展的重點。最常見的作法便是推動健康管理外溢保單,目前已有八家壽險公司推出超過七十六張外溢健康險或壽險保單,透過保費減免或保額增加等誘因,鼓勵保戶投入健康習慣的養成。目前外溢保單銷售總金額雖不高,但增速驚人後市可期;而且有業者開始與醫療健康產業組建健康生態圈,將醫療與健康諮詢整合進保戶服務;也有結合超商共推健康飲食新生活,更有壽險公司大規模招募保戶或會員,積極推動規律運動及自我健康管理,此一趨勢也與目前金融保險顯學ESG契合,這種「事後補償+事前預防」的保險經營模式正流行中。

保險業會持續在外溢保單推動、健康服務整合與健康生態圈營造上著力,傳統只強調事後補償的保險業,未來勢必要更主動積極介入風險控制與預防領域,全力協助保戶與社會變得更安全與健康,一方面可以降低理賠成本,也可以為自己創造商機與全新的社會價值定位。特別是對擁有眾多業務員的業者而言,可能是一個轉型方向!試想如果能把以銷售保單為主的保險業務人力,成功轉化成兼具保戶健康促進功能的尖兵,將是增進未來市場競爭力的利器。

保險業過去對善盡專業與社會責任不遺餘力,未來也可以進一步將「被動保險」變成「主動保險」,充分發揮保險的正面外溢效果,讓社會與保戶感受到「有保險、請安心」的價值。

上一個 回列表 下一個